文章来源:http://go.huanqiu.com/news/tour/2017-09/11233115.html
【環球時報駐秘魯特約記者子岷】可能很多人想不到,南美洲的秘魯竟是個美食天堂。在中國有吃在廣州之說,而在南美則有吃在利馬的說法。在由上千位美食大咖評選的全球50佳餐廳中,秘魯就占了3家。秘魯擁有無與倫比的美食,這與它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文化融合以及熱愛美食的消費群體有著密切關系。很多中國人出國不適應,主要源于自己的中國胃。但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來秘魯的大部分中國人對當地食物適應得很好,一方面是口味上秘魯餐與中餐較為接近,另一方面,多樣性的美食也讓中國朋友贊不絕口。 文化大融合的結晶 奠定了當代法式烹飪基礎的大師埃斯科菲埃曾為世界頂尖的料理排名,排名前三的分別是法國菜、中國菜和秘魯菜。秘魯菜是多文化融合和歷史沉淀的結晶。秘魯本土飲食文化第一次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是在西班牙殖民時期。西班牙人帶來了本國的飲食文化,還夾雜著羅馬、希臘和阿拉伯的飲食文化。更多的食材也被廣泛應用,豐富了秘魯菜的品種。秘魯的肉類有牛、羊、豬、兔、豚鼠等,調料有醋、橄欖、葡萄、甘蔗、辣椒等。 之后來自非洲的黑人奴隸,也為秘魯飲食增添了非洲文化色彩。當時有許多黑人婦女作為廚娘,對原有的秘魯餐進行改良和創新。比如著名的烤牛心、牛肚就是那時被作為食材應用于秘魯的烹飪中。還有秘魯粽子、油炸薯粉圈等都有非洲飲食文化的影子。 1840年,意大利人進入了秘魯,意大利飲食文化開始在秘魯生根。從意大利傳來的花椰菜、菠菜、紅菜頭等走上秘魯人的餐桌。如今秘魯人喜愛的綠面條、大果料面包等都源于意大利。 1850年至1874年,9萬名來自中國廣東的勞工抵達秘魯,他們在合同期滿后留在了秘魯,為維持生計開始做街邊小吃。此后中餐館應運而生,中國菜需要的食材和調料如大白菜、小白菜、粉絲、醬油、香油等,在秘魯都可以買到。而秘魯餐也汲取了中餐的爆炒、用醬料調味等烹飪方法,炒米飯、炒牛柳和雞湯面深受秘魯人追捧。日本人移民到秘魯,也為當地飲食增添了更多的日式元素。此外,秘魯外省居民遷居首都利馬,也帶來各地的飲食文化,在利馬,你可以品嘗到3000種秘魯不同地域的美食。 智利人組團來吃飯 秘魯菜好吃,秘魯人也愛吃。據2016年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每周外出就餐一次的秘魯人為42%,在整個拉美排名第二。雞絲土豆、綠面條、雞肉飯等都是秘魯餐的代表,還有紫玉米水或是用草藥煮成的飲料,實惠健康。 《環球時報》記者此前去過秘魯與智利的邊境城市,正值午時,餐館前突然開來一批旅游大巴,下來的全都是智利人,他們都是利用周末組團跨境到秘魯這邊吃飯。服務生說每到周末都是這種景象,原因就是秘魯菜好吃又便宜。 秘魯人還為美食設置了許多節日,每年為期10天的利馬美食節,吸引了40萬食客,場面相當火爆。去年的美食節上,秘魯總統庫琴斯基前來站臺助陣。秘魯人愛吃烤雞,每年平均消耗1.42億只。秘魯政府干脆把每年7月14日定為烤雞節。 烤豬烤鴨與烤豚鼠 秘魯首都利馬有近5萬家餐館,要想有立足之地,餐館必須有自己的看家本領,要善取各家之長,不斷推陳出新。這也是秘魯飲食不斷發展的重要因素。比如廣東人烤乳豬的方法,已經被秘魯人運用到烤豚鼠,遠比傳統的油炸豚鼠要好吃得多。秘魯人甚至模仿廣東人烤豬肉的烤爐,發明了一種小巧玲瓏的烤箱,就叫中國箱,在家里就能烤出各種美味。 秘魯人愛吃的烤豚鼠是當地一道特色美食,當地還有專門的豚鼠節。豚鼠其實就是荷蘭豬,當地人為了食用專門飼養。烤豚鼠肉質酥脆,偏油膩,秘魯人會配上洋蔥和土豆一起吃。受北京烤鴨的啟發,秘魯人將烤豚鼠肉與餅、醬料一起卷起來吃,別有一番風味。
關鍵字標籤:南美祕魯馬丘比丘旅遊
|